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

“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

 

二〇二〇年十月

  

 

   

一、“十三五”期间发展概况··················5

(一)“十三五”时期主要成绩···············5

1、坚持立德树人,探索党团队一体化············ 6

2、坚持依法办学,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6

3、坚持“品质卓越”,创建民办特色校··········· 7

4、坚持因材施教,教育改革扎实推进············ 7

5、坚持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团队品质············ 8

(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 9

1、新时代教育命题对民办教育提出新挑战 ········ · 9

2、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对队伍建设提出新挑战 ······· · 9

3、稳定发展期对学校教育综改提出新挑战········ · 10

4、举办方变更对学校办学经费提出新挑战········ · 10

二、“十四五”发展总体思路 ··············· · 11

(一)指导思想 ··················· · 11

(二)基本原则 ··················· · 11

(三)发展目标 ··················· · 12

1、品质卓越的领导与管理··············· · 13

2、品质卓越的课程与教学··············· · 13

3、品质卓越的教师与学生··············· · 13

4、品质卓越的后勤与保障··············· · 14

三、“十四五”发展主要任务 ··············· · 14

(一)提升卓越教育领导力 ·············· · 14

1、加强党建,增进全体合力·············· · 15

2、加强法治,夯实发展根基·············· · 15

3、加强防控,增强安全意识·············· · 15

4、加强服务,转变管理理念·············· · 16

(二)“五育”并举,深化教改·············· 16

1、推进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行动 ············· 16

2、推进党团队一体化探究行动 ·············· 17

3、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精准化行动 ············· 17

4、推进因材施教课程教改行动 ·············· 18

5、推进特色综评体系构建行动 ·············· 18

6、推进“少而精”通透教学行动 ············· 21

7、推进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行动 ·············· 21

(三)建设“追求卓越,自我更新”的教师队伍······· 22

1、落实师德建设要求 ·················· 22

2、强化教师核心素养 ·················· 22

3、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 22

4、激发教师科研自觉 ·················· 23

5、建立教师保障制度 ·················· 23

(四)培育“追求品质卓越”的学生群体·········· 24

1、牢筑思想根基,促进爱国教育 ············· 24

2、培育必备品格,促进关键能力 ············· 25

3、充分发展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 25

4、加强家校合作,促进教育合力 ············· 26

“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上海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开局起步期;也是嘉定加快打造“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的现代化新型城市,推动“五个人人”的美好愿景在嘉定化为生动现实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十四五”也是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不断增强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稳固办学品质的关键时期,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全国教育大会部署,积极应对各项教育改革举措,加快民办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阶段。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助力民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发展概况

(一)“十三五”时期学校的主要成绩

“十三五”以来,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办学实力明显提升,积累了办学经验,积蓄了发展能量,为“十四五”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坚持立德树人,探索党团队一体化

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通过管理模式创新,形成党政合力、教导合一、家校合作的学校德育新格局,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华二初中校党支部获评“嘉定区优秀基层党组织”。 以学校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共青团建设为桥梁和纽带,针对学校教职员工和青少年学生,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和榜样力量,把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党建、团建工作带动下,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和育德能力,增强团、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团员学生和少先队员的道德素养,促使学校以党、团、队一体化的团建模式培养有理想信念的卓越师生。进一步整合各项优质资源,打造具有辐射意义的“党团队建设一体化”的初中育人模式。

2、坚持依法办学,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按照办学章程的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开展各项工作。《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章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促法》、《未成年人义务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也是学校依法办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制定内部管理制度与规范性文件,履行办学基本职能和开展社会交流合作的基本准则和依据。

3、坚持“品质卓越”,创建民办特色校

在嘉定区“弘扬教化之风,镕铸品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上一轮创建工作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上,坚持民办教育的公益性方向,继续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满足师生、家长的高品质教育需求,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特色育人、教学改革的探索。学校在围绕“卓越品质教育”的特色创建主题,在提升育人环境品质和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健康人两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实践层面,全方位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品质提升、综合素养全面发展。以特色创建和卓越品质教育的科研项目引领,年轻教师团队专业成长迅速。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发展,每年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数逾千人,包括:第六届“少年爱迪生”年度冠军李佩含(继陈梓杰后我校第二位获得少年爱迪生年度冠军),《全能脑力王——STEAM青少年电视公开赛》一等奖,“首届校园大亨中国区作品展评”初中组第一名(特等奖),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上海赛区二等奖、上海市科普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高中组)一等奖、赛复创智杯一等奖等奖项。学校获得嘉定区教育局颁发的“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称号,数学教研组获得市级优秀教研组称号……经过10年的发展,先进的办学理念,突出的办学成就,日益凸显的育人特色,使学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4、坚持因材施教,教育改革扎实推进

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根据本校学生特点与发展进行校本化研发,优化课程的顶层设计,分层、分类提供课程,努力实施因材施教。

(1)优化人文素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扩展学生阅读量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实践。

(2)优化理科特长培养课程。针对理科特长生的需求,在现有理科特长培养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3)优化科技创新素养课程。本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表现突出,学校在已有创新素养与社会实践能力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并加强与高中课程的对接。

(4)优化综合素养类课程。编制《校本课程指南》,构建学科拓展知识、体艺技能、综合实践、荣誉课程四大模块超过100门拓展选修课程,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成长平台。

通过课程建设与实施,使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选择和会创造,学生综合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以及国际理解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不仅中考成绩在市里名列前茅,且在国内外科创类大赛中不断崭露头角。

5、坚持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团队品质

开拓教师招聘、任用的多元化路径。学校师资队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华东师大二附中资深名师;以“985“大学优秀毕业生为代表的青年教师;来自各区县的学科骨干教师。学校将发挥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优势,将“所有+所用”相结合,拓展多元化的教师队伍,丰富学生的成长资源。

探索师资队伍“综合性+专业性”成长模式。学校师资队伍中,既有有丰富经验的资深名师,又有名牌综合性大学毕业的非师范生,多元化师资互补性强、活力足。学校将继续推进教师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的同步提升,提升师资队伍品质。截止2019年9月,我校教职工总数为100名,专任教师72人。其中博士学历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7人,占38.88%;本科43人,占59.72%。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2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有25人。

(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1、新时代教育命题对民办教育提出新挑战

当下,正面临着公民同招、摇号新政、中考改革等教育政策转变期,随着政策的变动,家长对学校平台选择的方向性考虑、就读的意愿等都在发生较大的改变。这些政策将对民办教育的发展产生引领性的影响。学校将进一步对接中考改革、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学校“十四五”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改革制度环境,不断创新课程与教学的管理机制,全面增强各层面的课改与教学的领导力。

2、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对队伍建设提出新挑战

关注生命成长,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让每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期待。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关键。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发展和成长较快,但是,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问题——队伍不够稳定。不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民办学校的性质决定了教师的流动性,此外也与社会大环境、学校地理位置等都有密切关系。

学校需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构建多渠道、开放式优秀教育人才成长路径,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3、稳定发展期对学校教育综改提出新挑战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从“十三五”的“提升期”转向高位稳定发展的新阶段。稳定期的主要任务,一是稳定前期创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学生发展等诸方面继续发挥优势,二是注重从外部条件开发转向教育内涵发展研究,在办学特色上进行更明晰的设计与推进。学校将深入研究信息时代育人新挑战、适切摇号新生的课程结构、师资队伍专业发展空间与忠诚度、学校软硬件相应升级等核心问题。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各学科、各部门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加强统筹整合,在深化学校综合改革过程中形成更多制度保障,从而激发学校的改革动力和实践活力。

4、举办方变更对学校办学经费提出新挑战

我校举办方由原先嘉定新城发展有限公司变更为嘉定区教育奖励基金会。作为一所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办学资金短缺一直困扰和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学生活动开展、教师待遇的提高,从而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办学至今已有10年,许多设施设备已经日显老化,亟需更新。如何打破瓶颈,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现有政策,争取社会资源,多方筹措办办学经费,提升学校服务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

二、“十四五”发展总体思路

“十四五”时期,学校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发展动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充分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明确攻坚方向,凝聚全校共识,统筹推进落实。通过上海市第三轮民办特色校创建,德育特色项目《民办学校“党团队一体化”团建模式实践研究》(市级课题)、数学组改革项目《初中低学段数学分层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市级课题)为切入点,提升办学质量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民办基础教育服务的需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的工作目标,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学校“卓然独立 越而胜己”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精神,弘扬“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育人理念,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德育为先,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着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坚持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方面通过发现潜能,在自我超越中追求卓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学校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知识、体验学习、“再创造”和应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动力。遵循教育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学校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和积极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切实突破影响学校发展和育人目标实现的瓶颈问题。

(三)发展目标

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因改革而生,为品质卓越而行”。“十四五”规划的总体发展目标:创建上海市民办中学品质卓越的特色校,通过品质卓越教育体系的建设,继续保持华东师大二附中生源基地的优势,深化学校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特色育人、教学改革的探索,引领民办初中发展、品质教育特色鲜明的民办示范校。

目标具体解析如下:

1、品质卓越的领导与管理

实施卓越管理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关怀人的需求,发挥人的特长,重视人的价值,提升人的境界,促进人的发展,努力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卓越管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和“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的理念,强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注重“让每一位教师享有事业成功的幸福”,将“服务”作为管理的核心内涵。

2、品质卓越的课程与教学

品质卓越的课程建设应该立足学校,保持理科、科技特色,以国际视野、民族情怀、科学思维和学生发展需求加以规划,完善有利于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卓越课程体系,通过发展学校课程,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发展总目标如下:形成以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为指向的卓越课程体系,创建更具选择性、更能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课程管理体系。学校在注重卓越课程建设的同时,鼓励和支持个性化、特色化教学,鼓励和支持教师自主开展卓越教学探索。

3、品质卓越的教师与学生

为适应品质卓越人才培养对师资的需求,应不断创新教师教育、培育卓越师资。学校品质卓越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围绕推进建设一流民办特色校、引领校的奋斗目标,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学术型、创新型、专家型教师队伍。通过引进和培养,打造品质卓越教师群体。

卓越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开展符合当代初中生德行人格发展需要的、发挥优秀德育传统与特色的学校育德活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创新精神、具备公民素质和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品质卓越的后勤与保障

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高水平的学校后勤管理不但可以节约办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更能提高师生的满意率,也是服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高品位发展的风向标和对外形象的窗口。

三、“十四五”发展主要任务

以品质教育、特色办学为载体和抓手,坚持非营利民办教育办学方向模式探索,满足师生、家长对于品质教育的需求。积极应对教育各项改革,探索政策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新策略。同时,依托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品牌和优质资源,通过特色办学、卓越发展,努力抢占全市民办初中教育的制高点,在办学方向、学校德育、师资力量、学校管理、硬件投入、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教育科研、特色发展等诸方面都成为引领民办初中发展的示范校。

(一)提升卓越教育领导力

教育领导力是促进品质卓越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是实现学校科学、和谐、卓越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学校宏观发展战略的决策者,品质卓越领导对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具有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

1、加强党建,增进全体合力

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推进学校改革发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切实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阵营管理,提升领导改革发展能力。开展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践研究,深化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加强学校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的联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加强法治,夯实发展根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的法令、法规办学,自觉抵制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倾向。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决策并确保办学方向,坚持依法办学,加快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大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3、加强防控,增强安全意识

强化学生安全和生命教育,完善校园安全的人防、技防和物防建设,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加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检查、评估和考核。加快形成全面规范、科学系统、社会协同、职责明确的学校安全风险预防、管控、处置和保障体系,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坚强保障。

4、加强服务,转变管理理念

作为一所民办学校,除了教学质量以外,“服务”是社会对民办学校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推进学校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管理”不是学校教育的目的,而仅仅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学校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服务”,服务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更便捷的校园系统,更完善的后勤保障,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各种帮助。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当然不可缺少一些必要的管理手段,而更多的则应该是一种指导,即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通过文化价值引领,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二)“五育”并举,深化教改

坚持立德树人,融合德育、科创、体育、艺术、劳动等课程,从有效教学向卓越教学转变,即从规模化、规范化、同质化教学向个性化、多元化、特色化教学转变,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1、推进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行动

制定学校新时代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初高中德育一体化建设探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家国情怀、志愿服务、劳动奉献等特色教育。

2、推进党团队一体化探究行动

以市级课题《民办学校“党团队一体化”团建模式实践研究》为基础,开展具有民办特色的党团队一体化实践研究。加强党团队课与日常教学相融合,整合资源,扩大德育阵地。强化“体验式德育”效能。以党建、团建工作为引领,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和育德能力,促进团员学生和少先队员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促使学校以党、团、队一体化的团建模式培养有理想信念的卓越师生。同时,寻求区域联动,与同济大学嘉定分校、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形成大学、高中、初中一体化联动,增进合力,共同育人,提升区域化党建整体的战斗力。

3、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精准化行动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精准化三级指导模式:一是着眼于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二是着手于学生心理健康维护与心理行为问题矫正,面向部分学生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三是着力于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面向个体学生探索其潜能和发展潜力并寻找适合或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高效路径。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精准化保障体系。即在机制、投入、师资和评价等诸方面,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环境,包括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精准化工作网络,真正以学生为本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精准化指导计划;在经费、时间、场地、资料及设备等方面为心理健康教育精准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特别是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精准化、目标精准化和成效精准化;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精准化教师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评估工作,并对心理健康教育精准化的实效性进行及时反思与改进;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精准化的宣传力度,实现家校联动,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成为积极的身心健康人。

4、推进因材施教课程教改行动

为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从2020年开始,我校采用摇号的方式招收六年级新生。与之前采用面谈的方法招生相比,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学生之间各个方面的差异也一定有所增加。

学校已经在十年的教学探索中,在分层教学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新生源情况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发现目前低学段的分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对因材施教的高要求,必须进行改革。目前,学校数学组已申报上海市民办中小学中青年优秀教师团队发展计划《初中低学段数学分层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该项目通过制定、实践、反思和调整一个合理的走班制教学组织方案,为高年级的数学学科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做到有教无类。以数学教学改革为契机,深化其他学科的联动教改。

5、推进特色综评体系构建行动

(1)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在新中考政策的引导下,改进学科文化教育,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强化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重视劳动教育,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统筹开展好生产性、服务性和创造性劳动,

  • 强化体育锻炼。把“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贯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开齐开足体育课,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丰富学生运动项目和校园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开展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如篮球、乒乓球、击剑、足球等,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组建各项目的校级运动队,积极参加各级赛事。

此外,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加强本校青少年肥胖干预,促进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 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加强各学科有机融合,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实践体验,完善评价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

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嘉定文化特色设立相关艺术特色课程。落实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优秀艺术,增强文化理解。组建学生艺术团队,办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积极开展舞蹈、戏剧、影视与数字媒体艺术等活动,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

  • 加强劳动教育。建设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作用,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家长要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要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树立热爱劳动的品质。

(2)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健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嘉定地域优势,既有800年的传统文化历史底蕴,又有现代化汽车工业氛围。学校与同济大学、交大附中嘉定分校、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30多家市属高新科技企业有机衔接,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为我校学生拓展知识提供帮助。此外,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医院、福利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开展志愿服务,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研究等教育基地,让校外实践教育成为课堂内教育的补充,不断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

(3)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积极探索并构建具有华二特色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重视过程性评价,将评价作为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时既看学生全面发展,又看其某一方面的才能和表现。加强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全体师生都参与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尽可能保证公平、公正性,并使新的综评体系更符合初中生特点,成为新时期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推进“少而精”通透教学行动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无论是教学的目标还是内容都必须聚焦学科的核心,进行精准的教学、简约的教学,从而实现有深度的学习。教师必须对学科知识进行量的压缩和质的精选,必须将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精选出来,这些内容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品质与深度。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备课、充分做题、充分讨论,精选知识点,把复杂的知识精简化,充分利用备课组、教研组集体讨论、备课的优势,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通过“少而精”的通透教学方式,缓解无限知识与有限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习效率。

7、推进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行动

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健全人格的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品质卓越课程体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建设“追求卓越,自我更新”的教师队伍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新时代教师素质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努力打造一支较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使民办华二初级中学的教师队伍主动向研究型、专家型的方向发展。

1、落实师德建设要求。用“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增强师德建设实效性。深入开展学科德育,发挥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作用。开展法治教育,提升教师的法治素养和依法执教能力。完善教师师德和纪律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宣传师德先进典型,大力表彰阳光美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绩效突出的新时代优秀教师。

2、强化教师核心素养。自古以来,优秀教师都表现出对教师这一职业、对所教学科和内容的热爱,并在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热爱中获得满足。教师的核心素养来自教师对学生学习潜能的信赖与开发,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爱护与保护,对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尊重与欣赏;来自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的责任感。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学校通过校本培训的形式,从师德素养、信息素养、创新素养、跨学科素养、媒体素养、社会参与和贡献素养、自我管理素养等几方面强调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3、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中仍存在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热情不高等问题。如何推动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实现专业发展一直是学校面临的迫切任务。在办学实践中,学校已形成“追求卓越,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以此引领教师专业精神、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通过价值导向、榜样示范,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坚持做强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等重点学科,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加快形成学科优秀人才培养策略,力争重点学科质量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华东师大专家和二附中名师的作用,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帮助广大教师逐步形成教、研、训一体化的专业生活方式,从而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地,成为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广阔舞台。

4、激发教师科研自觉性。教学推动研究,研究提高教学。大力提倡民主、开放、和谐的校园学习氛围,让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高自身素养,形成有效的教师群体学习和学习型组织,从而在校园内部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持性环境,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5、建立教师保障管理制度。教师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制度加以激励。健全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着眼整体发展,坚持引进、培育并举,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在编制核定、职称评聘等方面探索新机制,为民办教师增加晋升机会,激发教师工作激情。关注个体成长,建立更具针对性的分层分类专业发展机制和荣誉评价体系,打造重点学科的领军人物。通过团队共同体建设,提高薄弱学科的人才培养力度。创造一种鼓励创新、容许失败、体现人文关怀的宽松氛围,努力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困难,保障教师福利待遇,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舞台。

(四)培育“追求品质卓越”的学生群体

以“为国育才”为使命,注重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与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教育结合起来。把学生锻造成“传承中华文化、具备国际视野和爱国情怀、勇于挑战和创新”,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牢筑思想根基,促进爱国教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爱国爱党,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更加巩固。

(1)加强“四史”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团史、少先队史,在“四史”学习过程中构建“党团队一体化”的历史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想高度。

(2)利用互联网教育。把互联网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团结、带动和壮大网上积极力量,增强网络正能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知,积极利用网络培养爱国之情。

(3)深挖重大节日内涵。结合“十一”、“五四”等重大节日,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团队衔接”教育,使少先队员了解党、团、队一脉相连,进一步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

2、培育必备品格,促进关键能力。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根据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强调品格、能力的培养。

(1)三大必备品格:自律(自制)、尊重(公德)、认真(责任),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品格,学校将立德树人摆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

(2)三大关键能力:阅读、思考、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般能力,是所有学科学习的通用能力。其他能力如解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都建立在它们之上。将这三种能力的基础打得牢固、扎实,其他能力的发展才能水到渠成。

3、充分发展潜能,促进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坚持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方面通过发现潜能,在自我超越中追求卓越,实现全面发展。学校十年来形成了理科特长生和创新特长生培养的有益经验,学生在国际各类科创大奖赛上获奖。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的过程中,学校赋予每个学生以发展“特权”,包括确定自己发展方向的自主权,实现个性特长发展的权力,个性化教育教学服务的权力等。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提供发现和发展潜能的广阔舞台。

4、加强家校合作,促进教育合力。高品质的办学,既要满足社会需求,又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为体现学校办学的公益性,学校将继续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校教育合力。

(1)构建家校合作多元平台。除了课程合作、德育实践等传统的方式外,根据家长的需求与特点,以家委会为基础,开拓家校合作多元化。

(2)建立多元有效的指导形式。大力开展对家长家庭教育的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形式,实现对家长的常态化培训,满足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作家长的需求,实现家校教育合力。

四、“十四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要始终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经常研究分析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推动学校健康发展。发挥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搭设更多实践平台,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2、争取各方支持。学校长期以来得到了各方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要继续紧紧依靠上级支持,努力争取多方帮助,发挥好家委会的作用。用好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华师大二附中等学校以及嘉定区科研院所、研究院等各类教育资源。

(二)机制保障

1、发挥学校扁平化管理模式的优势,调动全体教职工特色创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积极性。

2、建立工作反馈机制。发挥全体师生员工、教育教学办公室、家长委员会、少代会等作用,形成合力,在推行过程中进行监督和反馈。

(三)经费保障

除部分项目市教委专项资金扶持外,学校还将多渠道、全方位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从人、财、物等方面,保障学校发展过程中所需各项经费到位。

(四)基础设施保障

利用教育现代化的契机,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为卓越品质教育提供硬件支持。

1、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校园建设。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智慧感知等技术,以学定教让课堂效率倍增,自主学习系统为学生精准画像推荐个性化学习资源,寓教于乐的AI创新教育,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与学校德育水平的智慧生活与文化。同时,利用智能化管理模式,如利用动态人脸识别系统进行安全管理等,建立智能开放以及舒适的校园环境。

2、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在现有“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以“数字化课堂”为核心,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更新并提升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基于“线上、线下”的互动教学模式,为提升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生活品质提供技术保障。

3、改善硬件设施升级办学条件

(1)改建学校实验教学设施。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后,数字化科学探究实验成为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对教师来说,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新兴的教学方式。学校开展数字化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将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能更好的去适应新的考评方式方法。在学校原有基础上升级改建后的实验室将涵盖物理、化学或生物普通实验室、创新实验室、智慧实验室和数字化实验室等多种实验室的全部功能。

(2)推进传统多媒体教室的升级。借助校外技术公司力量,共同推进学校多媒体教室改造建设,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顶层设计为指导思想,整体规划,融合管控系统, 更贴合老师的教学习惯和需求,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工作。

(3)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坚持服务育人,坚持把学生、教师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把促进学校发展放在首位,客观分析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改进软硬件设施,提高工作质量,满足市场化形式下对后勤服务的更高要求。

(2020年10月27日全体教职工大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