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办华曜嘉定初级中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位于嘉定区宝塔路1166号,占地面积35333平方米,设24个教学班,每班40人,学生人数960人、教职工人数100人。学校监控、消防实施完备,安全通道畅通。为做到迅速、有序、高效处理好突发事件,立足于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内集中全部力量投入抢险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全面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此特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1、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应急指挥机构是学校整个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中心,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和请示,负责与应急部门和社区联络,负责协调应急期间各救援队伍的运作,统筹安排各项应急行动,保证应急工作快速、有序、有效地进行。
总指挥: 瞿 平
副总指挥:仇思源 赵 华 王 兵 浦静文 陈巧银
成 员:姜荣英 柳智群 王 琼 赵 伟 高之明 曾 鹏 程亚露
罗清瑾 周庆全 金晓彤 薛 玉 蔡 瑾 陆 敏 凌惠萍
洪薇英 夏令奇
二、学校应急工作职责
1、学校应急总指挥职责
①决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②统一领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确定现场指挥人员,负责应急队伍和资源的调动;
③向公安、消防、安监、技监等应急部门报告,并保持密切联系;消防等部门人员到达单位后,配合这些部门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④向上级主管部门通报事故情况和要求提供救援事项;
⑤向单位员工通报事故情况,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授权,向新闻媒体公布事故情况;
⑥负责事故原因调查和善后工作。
2、事故现场指挥职责:
①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事故现场指挥救援行动,把事故消灭在初始状态。
②指挥现场无关人员有序疏散,撤离到安全区域。
③负责救护受伤人员和寻找失踪人员。
④负责现场应急救援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
⑤把事故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求援事项向应急总指挥报告。
⑥与消防等应急部门合作,提供建议和信息。
⑦维持现场秩序,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保护。
⑧负责事故后的现场清理工作。
3、学校值班领导的职责:
①在事故发生初始阶段,担当事故现场指挥
②在确认事故即将发生或已发生后,向学校领导和向上级部门报告。
③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启动学校事故应急预案。
④维持现场秩序,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保护。
4、应急责任制:
(1)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保证学校安全。
(2)事故现场指挥,值班老师承担本预案规定的职责,指挥有关人员进行抢险排难。
(3)每年学校进行考核,对学校考核年度内无责任事故、工作成绩优良者校长基金给予一定奖励
(4)对校内发生安全事故,根据责任大小,实施批评或行政处分并在经济上给予处罚。
(5)应急电话:火灾“119 ”、报警“110”、急救护“120 ”。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 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现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 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 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对象
(一)心理危机是指学生运用通常方式不能应对目前所遇到的情形时,出现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心理危机干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校领导负总责,教育办公室主要领导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班主任及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参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联动配合。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生命第一的原则。发现危机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2、亲属参与的原则。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亲属。
3、全程监护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
4、分工协作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
2、遭遇重大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4、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5、因严重生理疾病而导致心理痛苦的学生;
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不安的学生;
7、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其心理危机程度更严重,应成为重点 干预的对象。
三、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
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老师、校医、校保安 人员、司机、心理社团成员等。
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医现场处理可能的躯体病患及伤害。
5、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6、司机保证交通。
7、心理社团成员辅助开展工作。
8、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五、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
(一)问题的发现
各班要建立起通畅的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反馈机制,做到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心理危机动态,对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周围同学应予以理解、关心和帮助,并及时向班主任反馈情况。对有行为异常或近期情绪、行为变化较大的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应给予及时的心理指导,并做好咨询记录,对问题严重的学生实行转介。
(二)讯息报告
学生发现危机情况,周围同学应立即向班主任报告。班主任在采取必要措施并迅速赶往现场的同时向学校值班领导报告,值班领导立即向学校主管领导报告,主管领导视危机严重程度酌情向学校领导及时汇报。
(三)即时监护
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立即派专人对危机学生进行24小时监护,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
(四)通知家长
在实施监护的同时,学校应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家长来校,如果家长确实无法尽快赶到学校,在家长以传真、电话等方式的授权下,对学生采取治疗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可采取直接送至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等相应处理措施。对没有监护能力或不配合学校的家长,学校应对学生强制采取治疗措施或派人将学生遣送回家,并视情况为其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
(五)进行阻控
对于有可能造成危机扩大或激化的人、物、情境等,进行必要的消除或隔绝。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可能引发其他学生心理危机的刺激物,有关部门应及时阻断。
(六)实施治疗
需住院治疗的,必须将学生送至专业卫生机构治疗;
对可以在校坚持学习但需辅以药物治疗的学生,政教处应与其家长商定监护措施;
对不能坚持在校学习的,按照学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由家长监护并离校治疗。
(七)应急救助
得知学生有自伤或伤害他人倾向时,相关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采取救助措施,紧急情况下应先拨打110、120等紧急电话求助。
(八)事故处理
当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事故发生后,政教处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保卫科负责保护现场,配合有关单位对当事人实施生命救护,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并对学生进行安全监护;校医室负责对当事人实施紧急救治,或配合相关人员护送至就近医院救治;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制定心理救助方案,实施心理救助,稳定当事人情绪。
(九)成因分析
事故处理结束后,心理咨询指导中心负责事件的成因分析,对事前征兆、事发状态、事中干预、事后疏导等情况认真梳理,尤其对那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手段和措施认真总结,以备今后参考。
六、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要求
(一)信息畅通。参与危机干预的工作人员要做到快速反应,确保信息畅通。
(二)工作到位。危机发生时,相关人员要立即赶赴现场,迅速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
(三)协调配合。相关人员在现场指挥的调度下,主动配合,服从指挥。
(四)记录备案。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做好书面文字记录,必要时做好音像资料的收集,确保资料详细完整。
(五)责任追究。对于因违反工作原则、延误时间、知情不报等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部门或个人的责任。
七、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
1、危机瞬间发生,决策很重要,所有成员应绝对服从领导安排,避免拖延 导致不良后果。
2、危机就意味风险,所有成员不能因干预无效而自责、内疚,要意识到干预的有限性。
实验室安全事故类型及应急预案
为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保护师生员工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保障实验室安全和正常运转,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实验室位于实验楼的二、三层,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
(一)、火灾 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
1、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
2、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
3、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
(二)、爆炸 爆炸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
1、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进而导致爆炸;
2、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爆炸。
(三)、中毒 毒害性事故多发生在有毒物质的化学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
1、违反操作规程,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
2、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
3、管理不善,造成有毒物品散落流失,引起环境污染;
4、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引起环境污染;
(四)、触电 :
1、违反操作规程,乱拉电线等;
2、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
(五)、灼伤 皮肤直接接触强腐蚀性物质等引起的局部外伤:
1、在做化学实验时没有根据实验要求采取保护措施,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2、在紫外光下长时间用裸眼观察物体;
3、使用毒品时没有配戴橡皮手套,而是用手直接取用化学毒品;
4、在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没有在通风橱中进行, 吸入了药品和溶剂蒸气。
5、用口吸吸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用鼻子直接嗅气体。
二、及时、准确报告安全事故。 应急电话:火警:119 ,警察:110 ,医疗急救:120 ,校医务室:8519, 校办:8507,总务8515.
三、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理预案:
1、发现火情,现场工作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处理,防止火势蔓延并迅速报告;
2、确定火灾发生的位置,判断出火灾发生的原因,如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
3、明确火灾周围环境,判断出是否有重大危险源分布及是否会带来次生灾难发生;
4、明确救灾的基本方法,并采取相应措施,按照应急处置程序采用适当的消防器材进行扑救; 包括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的固体可燃材料的火灾,可及时打开消火栓使用水冷却法,但对图书、档案等纸质材料应使用干粉灭火剂灭火。易燃可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火灾,使用黄沙或干粉灭火器将液体火灾扑灭。 带电电气设备火灾,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因现场情况及其他原因,不能断电,需要带电灭火时,应使用沙子或干粉灭火器等来灭火。
5、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划定危险区,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进行隔离和疏导;
(二)、实验室爆炸应急处理预案:
1、实验室爆炸发生时,实验室负责人或安全员在其认为安全的情况下必需及时切断电源和管道阀门;
2、所有人员应听从临时召集人的安排,有组织的通过安全出口或用其他方法迅速撤离爆炸现场。
3、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抢救工作和人员安置工作。
(三)、实验室中毒应急处理预案: 实验中若感觉咽喉灼痛、嘴唇脱色或发绀,胃部痉挛或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则可能是中毒所致。视中毒原因施以下述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不得延误。
1、首先将中毒者转移到安全地带,解开领扣,使其呼吸通畅,让中毒者呼吸到新鲜空气。
2、误服毒物中毒者,患者清醒而又合作,宜饮大量清水引吐,亦可用药物引吐。对引吐效果不好或昏迷者,应立即送医院用胃管洗胃。
3、吸入刺激性气体中毒者,应立即将患者转移离开中毒现场,气管痉挛者应酌情给解痉挛药物雾化吸入。应急人员一般应配置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毒服装、防毒手套、防毒靴等。
(四)实验室化学灼伤应急处理预案:
1、强酸、强碱及其它一些化学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发生这些化学灼伤时,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分别用低浓度的(2%~5%)弱碱(强酸引起的)、弱酸(强碱引起的)进行中和。处理后,再依据情况而定,作下一步处理。
2、溅入眼内时,在现场立即就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每一实验室楼层内备有水龙头,冲洗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切不可因疼痛而紧闭眼睛。处理后,再送眼科医院治疗。
校园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为提高应对突发网络安全能力,维护学校网络安全和使用环境,保障校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特制定本预案。
一、根据网络安全的发生原因、性质和机理,网络安全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攻击类事件:指网络系统因计算机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等导致业务中断、系统崩溃、网络瘫痪等情况。
2、故障类事件:指网络系统因计算机软硬件故障、人为误操作等导致业务中断、系统崩溃、网络瘫痪等情况。
3、灾害类事件:指因爆炸、火灾、雷击、地震、台风等外力因素导致网络系统损毁,造成业务中断、系统崩溃、网络瘫痪等情况。
二、网络联动机制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于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先期处置等工作,并及时报领导处理并备案。
发生一般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网络负责人在事发半小时内向单位主管领导口头报告,在1小时内向出具书面报告;较大以上网络安全事件或特殊情况,立即报告。
三、 应急处理流程:
出现灾情后值班人员要及时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短信等方式通知单位领导及相关技术负责人并由学校领导小组根据情况确定是否上报教育局等相关部门。 值班人员根据灾情信息,初步判定灾情程度。能够自身解决,要及时加以解决;如果不能自行解决故障,由领导现场指挥,协调各部门力量,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入抢险程序。
四、应急处理措施开展
1、黑客攻击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当有关值班人员发现有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应立即向网络安全应急负责人通报情况。
(2) 网络安全应急相关负责人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并首先将被攻击的服务器等设备从网络中隔离出来,保护现场,并将有关情况向单位领导汇报。
(3)对现场进行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存档,必要时上报主管部门。
(4)恢复与重建被攻击或破坏系统
(5) 网络安全应急小组组长召开小组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则立即向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报警。
2、病毒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当发现有计算机被感染上病毒后,应立即向网络安全应急负责人报告,将该机从网络上隔离开来。
(2) 网络安全应急相关负责人员在接到通报后立即赶到现场。
(3)对该设备的硬盘进行数据备份。
(4)启用反病毒软件对该机进行杀毒处理,同时通过病毒检测软件对其他机器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工作。
(5)如果现行反病毒软件无法清除该病毒,应立即向单位领导报告,并迅速联系有关产品商研究解决。
(6) 网络安全应急小组经会商,认为情况严重的,应立即向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报警。
(7)如果感染病毒的设备是主服务器,经单位领导同意,应立即告知各部门做好相应的清查工作。
3、软件系统遭破坏性攻击的紧急处置措施
(1)重要的软件系统平时必须存有备份,与软件系统相对应的数据必须按单位容灾备份规定的间隔按时进行备份,并将它们保存于安全处。
(2)一旦软件遭到破坏性攻击,应立即向网络安全应急负责人报告,并将该系统停止运行。
(3)检查信息系统的日志等资料,确定攻击来源,并将有关情况向领导汇报,再恢复软件系统和数据。
(4) 网络安全应急小组组长召开小组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则立即向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报警。
4、数据库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在有条件的地区,主要数据库系统应按双服务器热备设置,并至少要准备两个以上数据库备份,平时一个备份放在机房,另一个备份放在另一处安全的建筑物中。
(2)一旦数据库崩溃,值班人员应立即启动备用系统,并向网络安全应急负责人报告。
(3)在备用系统运行期间;信息安全工作人员应对主机系统进行维修并作数据恢复。
(4)如果两套系统均崩溃而无法恢复,应立即向有关厂商请求紧急支援。
5、广域网外部线路中断紧急处置措施
(1)广域网主、备用线路中断一条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启动备用线路接续工作,同时向网络安全应急负责人报告。
(2) 网络安全应急相关负责人员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判断故障节点,查明故障原因。
(3)如属我方管辖范围,由工作人员立即予以恢复。
(4)如属电信部门管辖范围,立即与电信维护部门联系,要求修复。
(5)如果主、备用线路同时中断,网络安全应急相关负责人应在判断故障节点,查明故障原因后,尽快研究恢复措施,并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
6、局域网中断紧急处置措施
(1)设备管理部门平时应准备好网络备用设备,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2)局域网中断后,网络安全应急相关负责人员应立即判断故节点,查明故障原因,并向网络安全应急组组长汇报。
(3)如属线路故障,应重新安装线路。
(4)如属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故障,应立即从指定位置将备用设备取出接上,并调试通畅。
(5)如属路由器、交换机配置文件破坏,应迅速按照要求重新配置,并调测通畅。
(6)如有必要,应向主管部门领导汇报。
7、设备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服务器等关键设备损坏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向网络安全应急负责人报告。
(2) 网络安全应急相关负责人员立即查明原因。
(3)如果能够自行恢复,应立即用备件替换受损部件。
(4)如属于不能自行恢复的,立即与设备提供商联系,请求增派维护人员前来维修。
(5)如果设备一时不能修复,应向单位领导汇报。
8、停电紧急处置措施
(1)定期检查机房供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电路线缆器材情况,当发生下列突发事件时,按照以下方案进行处置:
(2)当机房发生市电供电突然停电或是电源异常时。首先应和校内强电部门联系确认正常停电以及预计停电时间。检查不间断电源的电池可供电时间,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如遇到突然断电,应及时将空调等不在UPS电源供电范围内的设备及时断电,预防突然来电时瞬间电流过大导致设备损坏等现象。
(3)当确定停电时间超出机房UPS承载范围后,首先确定停电的范围以及受影响的设备范围。并及时通知各部门和网络安全应急小组做好停电应急准备。然后通知机房电源维护人和设备的负责人到达现场,做好各设备的电源停电准备。在UPS供电电量仅剩10%之后,严格按操作手册停掉各服务器的电源,最后停止核心交换机和路由器,等待电力恢复。
(4)当确定停电原因是在本身供电系统范围内,立即汇报给负责领导,并及时联系相关维护人员达到现场检修。对于恢复时间无法预计的,要通知各部门做好停电应急准备。
(5)恢复供电后,严格按照操作程序逐步恢复机房设备和UPS的供电,以防瞬间电流过大造成设备损坏。
9、火灾紧急处置措施
(1)上班工作时间发生火警,还在机房工作的人员应及时紧急撤离,并立刻拨打119报警并立刻通知网络安全应急相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领导。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减少电子设备的损坏。同时采取关闭电源总闸等措施,尽量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和破坏。
(2)非工作时间或节假日休息时间值班人员发现火情后,要立刻拨打119报警,并立刻通知网络安全应急相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领导,做好火灾的处置工作。
(3)火情结束之后,机房相关人员应全体赶赴现场,并向相关部门汇报。同时立即联系电信、联通、移动等相关网络公司和设备相关厂家,及时评估事故损失情况,研讨恢复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最佳解决方案。
10、其他自然灾害紧急处置措施 发生自然灾害后,首先应该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当确认灾害不会造成人身伤害后,再回到机房检查设备,评估灾害受损范围,立刻向网络安全应急小组组长和单位领导汇报,并联系相关网络和设备厂家,积极做好灾后恢复工作,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机房正常运行。
11、发生盗抢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发生盗抢事件后,要保护好现场然后报警,并向网络安全应急小组组长和上级领导汇报情况。待现场处理完毕后,要组织相关人员估计损毁情况,并联系相关网络和设备厂家,积极做好恢复工作。
校园安保应急预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安全防范工作文件、会议精神,营造良好安全的社会氛围,维护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提高应对恐怖和暴力能力,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校园安保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
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其安全稳定关系着千家万户。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校园重大突发事件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领导,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活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二、工作要求:
1、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工作文件、会议精神,提高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提到非常重要的工作议程,抓紧抓实。学校要制定安全保卫工作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进行预先准备。
2、学校对全体师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师生树立较高的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提高师生自救、互救能力。
3、突出做好学校安保隐患排查整改。
4、高度重视学校门卫管理。要求校园保安着装上岗,配备器械,严格落实“一进一出一锁”制。要建立严格的出入登记制度和门卫台账,要增强门卫力量,落实门卫职责,坚决杜绝陌生人、社会闲杂人员及精神病患者进入校园。
5、着力抓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学校要迅速成立护校队,开展全天候24小时值班巡逻。
6、严禁陌生人、闲杂人员滋事。
7、加强教室、办公室等人群密集场所的防爆炸、防燃烧工作。
三、应急处理程序:
(一)校园内犯罪分子持刀行凶事件应急处理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迅速集结优势力量阻止犯罪分子行凶 。
1、获得事件信息的任何人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报告,并同时拨打110报警。
2、学校领导或任何工作人员立即组织现场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建立警戒线,使犯罪分子无法靠近学生,防止事态扩大。
3、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学校进入全面应急状态,立即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4、集结优势力量,携带防卫器械,与犯罪分子周旋劝阻与制止犯罪行为,为警方援助赢得时间,在有利条件下设法制服犯罪分子。
5、尽快把所有学生和无关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6、救援受伤学生和其他伤员。
7、实施事件现场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学校,维护现场秩序,防范别有用心的人肇事,引导外部救援人员进入事件现场。
8、事件发生后,学校应立即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二)校园内发现可疑人物应急处理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可疑人物
1、在校园内发现形迹可疑、四处游荡、可能作案的可疑人物,在场人员都应当立即向校领导报告。
2、保安人员和领导指派人员应立即对此人进行询问,同时把他的行动限制在局部区域内。
3、若此人自述进入校园的目的明显缺乏可信度,无人证物证可以证明,甚至说话前后矛盾、蛮不讲理,保安人员应当将其带入门卫室进行进一步盘问。
4、若有证据证明此人是危险人物或犯罪嫌疑人,应立即打110报警,由警方带走作进一步调查。
5、若可疑人物在盘问时夺路逃跑,单位人员应当将其相貌、身高、衣着及其它特征和逃走方向向警方报告,同时,学校应当做好此人再一次闯入校园作案的思想准备。
6、在整个过程中,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可疑人物使用暴力,要确保周围人员的安全。
7、学校应把事件情况及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三)校园内发现可疑物品的应急处理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防范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伤害事故 。
1、发到可疑邮包或发现可疑物品的任何人员都要在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报告。 可疑物品是指:物品外表、重量、气味可疑,不是本单位的物品,也从无看到过此种物品,不知此物品有何用途,为何会摆放在学校某处。
2、发现可疑邮包和可疑物品的任何人员,都不应当试图打开或随意摆弄它。
3、学校应当指定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进行初步鉴别,判断是不是危险物品,若不能排除危险物品,应立即打110报警请警方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和处理。
4、若可疑邮包和物品被警方确定为危险物品,学校应立即在其周围设置警戒线,无关人员应立即撤离,并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5、学校应当配合警方组织人员在校园其它区域搜寻检查,确定在校园内是否还有其它可疑物品。
6、学校配合警方开展各项处理工作,并及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校园犯罪分子持械行凶事件应急预案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迅速集结优势力量,阻止犯罪分子行凶。
1、获得事件信息的任何人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值班老师或学校领导报告,并同时打“110”报警。
2、值班老师或任何现场教职员工立即组织现场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建立警戒线,使犯罪分子无法靠近学生,防止事态扩大。
3、应急指挥部宣布学校进入应急状态,并立即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4、应急指挥部集结优势力量,携带防卫器械,与犯罪分子周旋,劝阻与制止犯罪行为,为警方援助赢得时间。在有利条件下设法制服犯罪分子。
5、及时疏散学生把所有学生和无关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6、医疗救护小组负责救护受伤学生和其它伤员。
7、及时向公安、消防、救护、社区有关部门、单位求援,争取外援迅速赶到事件现场,并保证学校应急组织信息畅通。
8、警戒保卫组组织人员实施事件现场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学校,维护现场秩序,防范别有用心的人肇事,引导外部救援人员进入事件现场。
9、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当立即向教育局等上级部门报告。
校园斗殴事件应急预案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迅速制止斗殴,避免人员伤亡。
1、获得斗殴事件信息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值班老师和学校领导报告,若事态已经失控或后果严重,应立即拨打“110”报警。
2、学校领导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携带防卫器械)赶到现场制止斗殴,并在斗殴现场设置警戒线,防止事态扩大。
3、若斗殴者手中有器械,应首先收缴所有斗殴器械。
4、若有校外人员参与斗殴,应设法阻止他们逃离。
5、若有学生受伤,应立即进行救治,或打“120”送医院,并及时与家长联系。
6、分离斗殴双方,由学校分管领导、班主任等进行询问,了解斗殴原因和过程,并做好笔录。
7、对有流氓恶势力嫌疑的校外人员,应交警方处理。
8、对外校学生,应与学生就读的学校联系。
9、对参加斗殴的学生进行教育,对情节严重的给予必要的处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10、要对斗殴事件的校内外各种因素综合分析,要防范学生在校外遭到殴打。
11、单位领导应当将斗殴事件有关情况及时向教育局等有关部门报告。
学校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确保人员安全,尽快扑灭火灾,减少事故损失。
1、获得火灾信息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值班老师和学校领导报告,并同时打“119”报警。
2、学校领导立即启动火灾应急预案,并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同时进行火警广播,指导师生疏散。
3、在初起火点现场的教职员工,要使用消防栓、灭火器材等进行灭火自救。
4、应急指挥组应当根据应急预案,选择合适的疏散路线,迅速地组织师生撤离事故现场。
5、疏散引导小组赶赴指定位置,在楼梯口、拐弯口、叉道路,引导学生安全撤离,并在上风向的指定地点集合。
6、学校安保应当在消防队到达之前,全力灭火,并切断火区电源,关闭防火门、控制火势,保障应急照明,并启用通风排烟系统,为安全疏散创造条件。
7、在集合地点对学校所有人员和外来人员进行清点,寻找滞留在现场的人员。
8、医疗救护小组应当努力营救事故现场的伤员,并将他们安全转移。
9、要立即在事故现场和学校周围设置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并在校外路口引导外部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保护学校财产安全。
10、火灾扑灭后,学校周围警戒线和事故现场警戒线,必须根据应急总指挥或消防部门的命令,方可解除。
11、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立即向上级机关或有关部门报告。
学生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学生食物中毒事故应急程序的要点是:立即控制可疑食品,防止事态扩大,迅速组织救治病人。
1、发现学生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值班老师和学校领导报告。
2、学校领导立即下命令停止食用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追回已售出的食品,立即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容器、工具、设备。
3、学校组织人员立即在伙房事故现场实施警戒保卫,保护现场以便事故调查。
4、学校医生立即对有食物中毒症状的学生进行医治,有明显或严重症状的学生,立即送医院救治。
5、委派学校干部、教师去医院,探视、安慰学生,并及时与患病学生的家长联系。
6、立即上报上级卫生部门,并配合卫生监督部门的调查工作。
7、一旦发现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应当立即停止伙房的一切生产和经营活动,封存所有食品及其原料。学校伙房工作人员应当留在学校,配合调查。若有证据证明或有理由怀疑有人投毒,应当立即报警。
8、确认因食堂提供的食品造成学生食物中毒后,应当根据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和要求,进行消毒、处理等工作。
9、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立即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
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触电事故应急程序的要点是:抢救触电者,避免在抢救时发生其它事故。
一、发现触电事故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抢救触电者,并让在场人员打“120”求援,同时向值班教师和学校领导报告。
二、触电解脱方法:
1、切断电源。
2、若一时无法切断电源,可用干燥的木棒、木板、绝缘绳等绝缘材料解脱触电者。
3、用绝缘工具切断带电导线。
4、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体。注意:要预防触电者解脱后摔倒受伤。另外,以上办法仅适用于220/330v“低压”触电的抢救。对于高压触电应及时通知供电部门,采用相应的紧急措施,以免发生新的事故。
三、医务人员到达前的现场抢救方法:
1、触电者神智清醒,让其就地休息。
2、触电者呼吸、心跳尚存、神智不清,应仰卧,周围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保暖。
3、触电者呼吸停止,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用人工呼吸方法急救;
注意:现场抢救不能轻易中止,要坚持到医务人员到场后接替抢救。
四、触电事故发生后,单位应立即在现场设置警戒线,维护抢救现场的正常秩序,警戒人员应当引导医务人员快速进入事故现场。
五、事故现场警戒线必须待医务人员将触电者带离现场赴医院救治,事故调查和排险抢修工作完毕,现场已无事故隐患时,方可解除。
六、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立即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
寄宿学生夜间患急病应急预案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尽快把患急病学生送往医院治疗。
1、获得寄宿学生患急病信息的教职员工应当立即向值班老师和值班医生报告。
2、值班医生应对学生病情作出初步判断,同时通知家长并决定送哪一家医院。
3、值班教师和宿舍管理员应根据学生病情及时联系“120”救护车或校车、出租车等车辆,及时把患病学生送医院救治。
4、值班医生应护送学生一起去医院救治。
5、值班医生应将学生患病及医治情况及时通知家长。
6、值班医生认为有必要时,向单位领导报告。
7、其他宿管和值班老师负责安抚同寝室学生,维护学生宿舍的正常秩序。
学生失踪事件应急预案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尽快查清学生去向,找回学生,维护学生安全。
一、发现学生失踪的人员应当立即向值班老师和学校领导报告。
二、应当确认学生是否已失踪:
1、应当确认学生不在学校建筑物和校园内;
2、应当有同学、教师或保安人员看见或了解学生已离开学校;
3、应当向学生家长、亲友、同学等了解失踪学生去向;
4、外地学生失踪,应当了解该学生近日是否有家长、亲友、老同学来沪;
5、应当了解当日是否有外人来校探望过该学生;
6、应当了解该学生最近在学习成绩、同学交往、经济负担、社会关系、精神状态或身体感情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7、在学校周边娱乐场所和其他场所是否有该学生。
三、学校确认学生已失踪,并与学校、家庭、亲友、同学失去联系,应当立即采取如下措施:
1、立即报警,请公安部门和社区协助学校寻找该学生;
2、立即通知家长,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寻找该学生;
3、立即向教育局报告情况,并请有关部门协调寻找失踪学生工作
4、学校应召集会议,通过联系失踪学生同班同学、同寝室同学、班主任、宿舍生活老师、医生、任课老师、班干部和家长,了解失踪学生的思想和精神状况,出走时可能携带多少钱款,以及可能的去向。应当耐心细致地做了解学生去向的同学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说出实情。
四、学校应当成立寻找失踪学生的专门小组,制订寻找计划,组织人员到失踪学生有可能去的地方去寻找,并保持与警方和社发局的联系,电话应当安排人员值班,一天24小时畅通。
五、失踪学生找到后,学校应立即通知家长,向公安局和教育局报告。
电梯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加强电梯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做好电梯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电梯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维护全校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保障正常的工作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电梯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本预案的适用范围
我院目前共有3部电梯在用,其中:学生男女宿舍各1部,教学楼办公区1部,均为我院特种设备;本预案适用范围为上述三部电梯在使用期间发生的任何事故。
南宿舍电梯为德奥客梯,型号:DPN35,由上海磊嘉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维护,联系方式:69529160、24小时报修电话:4008851018。
教学楼办公电梯为三菱无机房观光电梯,型号ELE-HY05S,由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安转维修分公司负责维护,报修电话:62983030、24小时监督电话:8008203030。学校电梯专管人员:金晓彤 联系电话18916563289.
本预案所称电梯安全事故包括:
1、电梯困人故障;
2、由于坠落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3、由于触电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4、电梯在用期间发生火灾、进水等安全事故;
5、电梯因其他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
二、应急救援组织的职责
(一)指挥部职责
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根据事故发生状态,及时上报和通知相关部门,统一布置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紧急调用各类物资、人员、设备;
5、当事故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6、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7、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二)现场总指挥的主要职责:
1、负责召集各参与抢险救援部门的现场负责人研究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具体救援措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2、负责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三)副总指挥的职责:
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抢险救援措施工作。
(四)现场救援组的职责:
抢救现场伤员;抢救现场物资;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保证通讯畅通,及时传递现场救援信息。
三、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主要培训以下内容:正常操作、困人解救、坠落保护、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事故报警、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
四、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1、办公室是事故报告的指定机构,并及时向总指挥报告,总指挥根据有关法规及时、如实地向110、教育局、安监局、电梯维修单位报告。
2、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五、应急处理
(一)接报事故后须及时完成以下工作:
1、立即报告学校主要领导,立即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执行本预案。当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2、指挥部根据事故或险情情况,立即组织或指令事故发生地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设备。组织抢救力量,迅速赶赴现场。
3、通知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立即派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
(二)应急处理措施。
1、抢救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发生事故情况,制定抢救方案,迅速投入开展抢救行动。
2、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3、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4、在救助行动中,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紧急救援程序及措施
1、电梯困人的解救:接报后,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展开救援。首先要了解轿箱内情况,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其次准确判断电梯所在楼层(位置),根据具体制订并实施救援方案。
(1)停电或轿门故障:轿箱停在平层位置时,救援人员用三角钥匙开启轿箱门解救被困人员。
(2)轿箱停在楼层之间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断开电梯主电源开关(主电源开关设在机房内)——使用专用工具松开曳引机制动闸——扳动曳引机(必须双人操作),向上或向下移动轿箱至平层位置——以三角钥匙开启轿箱门,解救被困人员。
2、发生火灾时的处置办法:
当楼层发生火灾时,电梯管理人员应立即疏导乘客迅速离开轿
厢,并用电话通知学校领导。 井道或轿厢内着火时,应立即停梯并疏导乘客离开,切断电源后用干粉灭火器或1211灭火器灭火,并用电话通知学校领导并拨打119电话报警,以便保证大楼内的人员及财产安全。
3、电梯遭到水浸时的处置办法:
坑道遭水浸时,应将电梯停于二层以上;楼层发生水淹时,应将电梯停于水淹的上一层,然后断开电源总开关并立即组织人员堵水源,水源堵住后进行除湿处理,如热风吹干等。最后经技术测试,当达到标准后,即可试梯。试梯正常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
4、电梯坠落事故救援:接报后,救援人员应首先关闭该电梯主供电电源——使用三角匙开启首层厅门及轿门,确认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情况——立即通知电梯维修专业单位到场抢险;
六、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终止和终止后工作恢复
1、当事故的评估预测达到起动应急救援预案条件时,由应急总指挥启动应急反应预案令。
2、对事故现场经过应急救援预案实施后,引起事故的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所有现场人员均得到清点;不存在其它影响应急救援预案终止的因素;应急救援行动已完全转化为社会公共救援;应急总指挥认为事故的发展状态必须终止的;应急总指挥下达应急终止令
3、应急救援预案实施终止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和物证,经有关部门认可后可恢复施工生产。
七、应急总结与奖惩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故事件的教训,及时进行整改,并按照下列规定对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奖惩。
八、其它事项
1、本救援预案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电梯安全事故,组织实施紧急救援工作并协助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的指导性文件,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随机进行处理;
2、本预案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2023年3月修订)。
学校夜间停电事故应急预案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维护秩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停电后,值班老师应当宣布进入应急状态并开展应急工作。值班老师立即向学校负责人报告。
2、如果是校内供电设施故障,学校应组织后勤部门及相关人员立即进行抢修。
3、如果是校外供电设施故障,学校应向供电部门询问停电原因和恢复供电大致时间并做好学生安抚工作。
4、值班老师应当要求在教学楼、学生宿舍或其它场所的所有学生保持冷静,原地等候,避免在黑暗中行动造成的意外事故。如学生人数较少,附近有装有应急照明灯的房间,值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有秩序地安全转移至该房间。
5、后勤人员应当检查通道、楼梯的应急照明灯是否开启。学生如厕,应当有手持电筒的男、女老师,给予引导和照顾。
6、严禁在学校任何建筑物内使用蜡烛、油灯、打火机等明火照明用品。严禁在黑暗中使用热水瓶、水果刀等可能造成伤害的用品。
7、学校应当检查电梯轿箱和浴室、实验室等处是否有人,如有,应当帮助他们转移。应当停止使用浴室等电气设备。
8、学校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当打开手机,保持通讯畅通。救护、排险等应急人员做好随时救援准备。
9、学校应当关闭所有房间电器的电源开关,避免突然来电时发生意外事故。
10、学校领导和值班教师应到各个教室、寝室和房间,探望、安抚学生,稳定学生情绪。如有学生患病,应立即送医院救治。如已到熄灯时间尚未来电,学校应由值班教师等人员分批护送在教学楼等处的学生回寝室。
11、门卫应加强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学校。保卫人员应当在校园内巡逻,加强学生宿舍和重要部门、重要设备的保卫工作。
学校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疏散应急预案
一、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即应准备或立即启用大型活动紧急疏散预案。
1、因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如收到恐吓电话,发现可疑物品等。
2、因突发事故灾难的,如夜间大型活动中停电,球迷骚乱等。
3、因自然灾害而发生的事件,如台风、暴雨、雪灾等。
二、应急预案的启用
1、报警
1) 学校任何人员在大型活动中发现或确认有上述事故发生,应立即向值班老师和学校领导报告,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地点、时间、事故原因、事故性质、危害程度和救援要求等。
2) 应急总指挥确认发生突发事件后,启动应急预案。
3) 各应急救援小组成员立即行动,在指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岗位(现场),并根据职责开展工作。
2、疏散管理
紧急状态下,应急总指挥授权现场指挥发布疏散命令和确定疏散路线。
1) 疏散广播:“请注意,这是紧急疏散广播,请您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沿指定的路线撤离。”
2) 疏散路线.
a) 按就近撤离的原则,选择最短的距离通道撤离。
b) 疏散引导小组按就近撤离的原则引导人员分流;警戒保卫小组建立警戒区域,阻止无关人员进入。
c) 内场撤离,因球场骚乱等造成人员进出受阻的,现场指挥和疏散小组按应急预案的有关方案引导学生从既定路线和通道撤离内场。
3) 通道管理
a. 应急预案起用后,疏散引导小组应立即组织人员拆除观众席检票护拦,确保人流疏散畅通。
b.现场指挥视情况确定体育场各备用通道、备用门开启与否。
c.警戒保卫组织人员确保应急部门车辆进出畅通。
d.救护小组立即作好救护准备。
e.排险抢修小组集中待命。
三、应急预案的终止
应急指挥视情判断事故排除、险情结束、隐患消除后宣布应急状态的终止。原危险区域、事故发生点的警戒撤除与否,必须由应急总指挥决定。
应急预案终止后,应急指挥部应立即组织人员对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并就事故原因、事故过程、经济损失、经验教训等向教育局等上级部门做出书面报告。
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为了营造一个安全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使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应有的保护,因此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及时实施应急救援的工作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依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上海市卫生工作条例,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加强对传染性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可疑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
2、分级控制。传染性疾病根据卫生部、上海市对疾病的控制方案要求,按疫情波及的区域范围分为一般事件、重大事件、特大事件。
3、 在具体的疫情预防控制措施上,根据疾病在本学校的实际流行强度,实施分级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
4、分类处置。生活饮用水污染与呼吸道传染病(SARS、禽流感、类流感)、肠道传染病(霍乱、感染性腹泻)或食物中毒的病例,在于早期发现非典疫情,提高对疫情的早期预警和预报工作。SARS早期预警病例分类标准、禽流感、类流感、霍乱病例按照上海市卫生局规定的病例分类标准执行。
5、及时处置。有效地切断污染源与疾病的传播,根据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时,对疑似病例、临床确诊病人实行隔离治疗;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医学观察。
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系统
任何人发现或得知“污染和传染病事件”发生,应立即向值班领导和学校领导报告。学校领导确证信息属实后,立即启动学校应急程序。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组织指挥系统:
2、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b)消毒制度. c)传染病宣传制度. d)晨检制度等。
三、学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及职责
(一)、班主任老师
1、负责每天对本班学生中健康状况动态观察,发现饮用水污染与某些传染性疾病相关的症状时或因病缺课情况,应询问学生健康状况并做好相应记录,如病例数超过正常时,应及时报告卫生老师。
2、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提供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生当时的身体状况。
3、突发事件发生后,对班级学生的发病情况作动态了解后,每天及时报告卫生老师。
(二)、卫生老师
1、查找饮用水污染情况和了解学生得病情况,接受班主任报告,并记录归档。
2、出现突发公共事件时,负责及时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点、时间、主要病征、发病人数、发病班级、可能原因、采取措施、现状和趋势,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查找污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
3、负责对出现症状的学生进行暂时隔离,必要时护送相关医院就诊,减少伤害。
4、发生突发事件后,负责每天统计后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5、对病愈返校的学生,返校当天必须先到学校卫生室,经卫生老师检查由卫生部门出具的返校证明后,方可进入教室上课。
6、接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学校的疫情解除通知后,即可对学校采取解除控制措施。
四、学校领导
1、学校组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明确分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应急工作。
2、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应根据污染情况与疫情波及范围和流行的情况,停止进行集体性活动,避免发病班级学生进入集体活动场所(公共电脑教室、语音教室、实验室、会议室、图书馆、运动场地等),对发病较多班级的学生,相对限制活动区域,必要时使用备用教室,防止发病班级之间的交叉感染。疫情严重时,报请相关部门后,考虑全校停课。
3、学校需加强同疾控中心的联系,保持信息通畅,密切关注学校学生的发病状况。
4、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健康教育课、晨会、班会、广播、电视、板报等多种形式,坚持正面宣传,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引导学生自觉配合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做好学校内的饮用水污染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根据不同季节传染病发生特点,宣传传染病的危害与防制知识,增强疾病预防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5、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流行时,对发病班级教室进行彻底消毒,加强教室、实验室、专用室等室内空气流通,要经常开窗通风。对食堂、厕所进行消毒,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五、个人防护与消毒工作
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时,接触可疑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1、上述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和防护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2、各种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
(1) 地面、墙壁、门窗:二氯消毒片等有效消毒液进行喷雾、察拭、浸泡及拖洗等。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以上。
(2) 空气:房屋经密闭后,使用二氯消毒片250mg/L等其他消毒液进行消毒,薰蒸2 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
(3) 衣服、被褥等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二氯消毒片250mg/L浸泡30分钟。
(4) 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可用二氯消毒片250mg/L进行喷洒。
(5) 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 分钟-30 分钟,也可用二氯消毒片2500mg/L进行消毒。
六、健康教育
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各种流行性病的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卫生科普常识,指导学生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各种流行性病流感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防汛防台防暴雨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提高学校整体防汛防台和抗风险能力,确保能迅速、高效、规范、有序地开展防汛防台和应急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台风、暴雨、雷电、洪涝等自然灾害事件造成的危害,保护广大师生员工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保证教育、教学、科研和各类生活正常有序,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上海市防汛条例》、《教育系统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海市城市防洪排水规划》、《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上海市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应对台风、暴雨、雷电、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及应急处置工作。
1.4 工作原则
1.4.1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原则。防汛防台工作要把最大程度地保障、保护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努力消除各类次生、衍生灾害,把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
1.4.2 坚持“统一领导,条块结合”的原则。防汛防台工作实行行政负责制,学校防汛防台工作接受本区域防汛部门的统一领导,并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督促和指导。
1.4.3 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防汛防台工作坚持以防为主、常备不懈,认真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各项准备,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不断完善组织体系,遇到突发事件要正确运用日常的防范措施,科学组织、快速反应、果断处置。
2 组织体系
2.1 上海民办华曜嘉定初级中学
2.1.1 领导机构
学校设立防汛防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和请示,负责与应急部门和社区联络,负责协调应急期间各救援队伍的运作,统筹安排各项应急行动,保证应急工作快速、有序、有效地进行。
组 长: 瞿 平
副组长: 仇思源 赵 华 王 兵 浦静文 陈巧银
成 员 高之明 姜荣英 柳智群 王 琼 赵 伟 蔡 瑾 周庆全
陆 敏 王 屿 洪薇英 曾 鹏 凌惠萍 金晓彤 夏令奇
2.2 主要职责
①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学校的防汛防台工作,督促各部门落实防汛防台各项措施。
②负责开展防汛防台知识教育和安全警示等宣传工作。
③在教育局、新城公司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根据汛情的影响,协调落实有关单位承担汛期紧急转移人员临时安置点的任务。
④重大汛情、灾情发生时,领导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预防、预警
3.1 预防、预警信息
学校密切关注气象、水文、海洋等部门动态信息,学校在接到教育局及公共信息渠道,发布、调整和解除洪涝灾害和台风暴潮灾害预警时,学校及通知做好准备工作。
3.2 预警级别划分
防汛防台预警级别依据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3.3 预防、预警准备工作
①思想准备:加强防汛防台宣传教育,将防灾、避险、自救、互救、逃生等知识纳入学生安全教育和教师员工安全培训内容,组织开展师生员工应急避险演练,提高师生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②组织准备:建立健全防汛防台组织机构,制定防汛防台应急预案,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抢险救灾队伍建设和演练。
③物资准备:各单位要按照规定储备必要的防汛防台物资,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设备。应急物资应由专人保管,保证物资、器材的完好和可使用性。防汛物资要存放合理,保持通道畅通,使用便捷。
④防护检查:学校在汛前全面开展防汛防台工作检查,发现薄弱环节,明确责任,进行整改。
3.4 主要防御工作
3.4.1 排水防涝
①做好校内排水设施设备和排水管网的检查、维修,清理屋顶平台,防止天沟和落水管道阻塞;及时清理下水井、排水管线和校园路面垃圾,确保校内道路排水畅通。
②做好预防校内低洼易涝区域和地下设施的雨水倒灌和积水排水工作。
③对校内景观湖、蓄水池等进行排空或降低贮水量的预防工作。
3.4.2 防高空坠物
①清理各类校园高空构筑物,对空调外机、宣传指示牌、室外天线等户外设施以及墙面突出进行清查,及时予以加固。
②做好校园内的大树、老树的维护,特别要注意对行道树以及学生活动区域的老树大树及时予以修剪和加固。
③注意校内建筑物及外贴面的清理整治,及时消除问题隐患。
3.4.3 防雷工作
①确保必要的资金投入,分步实施对校内建筑的防雷安全检测。
②对防雷安全检测中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应立即落实整改措施,加强隐患治理动态跟踪,确保防雷检测与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4 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4.1.1 按洪涝、台风等灾害的严重程度和范围,根据区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Ⅳ级、Ⅲ级、Ⅱ级、Ⅰ级。
4.1.2 进入汛期,各单位要加强值班,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和上级工作要求,适时启动相关应急程序。
4.1.3 学校按照教育局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学校启动相关应急响应并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4.2 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
4.2.1 Ⅳ级响应
(1)Ⅳ级响应标准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区防汛办视情发布防汛防台蓝色预警信号,学校组织实施Ⅳ级应急响应:
①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上海市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②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③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发布黄浦江苏州河口潮位蓝色预警信号。
④造成一般等级灾害的其它汛情。
(2)Ⅳ级响应行动
①学校进入Ⅳ级应急响应状态,加强与区防汛指挥部信息沟通,并根据要求发布有关预警信息和防汛防台提示。
②学校根据相关预案和工作要求,进入Ⅳ级应急响应状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区防汛指挥部信息沟通,检查各自防汛防台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
(3)Ⅳ响应防御提示
①学校加强值班,注意收听、收看有关媒体报道和上级通知,及时掌握预警信息和防汛防台提示。
②学校做好排水防涝准备工作,重点落实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场所、校内易积水区域、地下空间等关键部位的防积水和紧急排水措施。
③校园管理部门加强巡查,对风口、路口及易倒伏的行道树进行修剪、绑扎、加固等。提前进行校园道路进水口清洁工作,并做好降雨过程中的疏排水准备工作。
④检查加固各类指示标志,加固门窗等易被风吹动的物体, 妥善放置易受影响的室外物品。
⑤学校抢险队伍进入应急准备状态,组织巡检,确保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抢排积水、道路清障、应急抢修等工作。
⑥提醒本单位在建工地采取有效防御措施,切实落实防汛防台各项准备工作。
⑦落实由有关部门、专家提出的要求和提示而采取的其他应急措施。
4.2.2 Ⅲ级响应
(1)Ⅲ级响应标准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区防汛办视情发布防汛防台黄色预警信号,学校组织实施Ⅲ级应急响应:
①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上海市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②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③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发布黄浦江苏州河口潮位黄色预警信号。
④防汛墙或海塘发生险情,可能造成局部地区危害的。
⑤造成较大等级灾害的其它汛情。
(2)Ⅲ级响应行动
①学校进入Ⅲ级应急响应状态,加强与教育局防汛指挥部信息沟通,发布有关预警信息和防汛防台提示,检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并根据教育局防汛指挥部的指令,协助教育局防汛指挥部实施防汛抢险和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②学校根据相关预案和工作要求,进入Ⅲ级应急响应状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和教育局防汛指挥部信息沟通,检查各自防汛防台应急处置的准备情况。
(3)Ⅲ级响应防御提示
①学校提醒师生员工尽可能减少外出,户外活动应注意安全避险,并停止露天集体活动。
②学校要加强对车棚等相关建筑物的巡查,通知有关人员迅速做好避险准备。
③加固户外装置,拆除不安全装置,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④落实蓝色预警防御提示的相关事项和根据有关部门、专家提出的要求及提示而采取的其他应急措施。
4.2.3 Ⅱ级响应
(1)Ⅱ级响应标准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区防汛指挥部视情发布防汛防台橙色预警信号,学校组织实施Ⅱ级应急响应:
①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上海市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②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③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发布黄浦江苏州河口潮位橙色预警信号。
④防汛墙或海塘发生险情,可能造成较大危害的。
⑤造成重大等级灾害的其它汛情。
(2)Ⅱ级响应行动
①学校进入Ⅱ级应急响应状态。按照预案和职责分工,由分管防汛防台工作领导负责组织检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并根据市防汛指挥部的指令,协助区防汛指挥部实施防汛抢险和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②学校根据相关预案和工作要求,进入Ⅱ级应急响应状态,确保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区县防汛指挥部信息畅通,由分管防汛防台领导检查各项防范措施落实情况。有关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通报区防汛防台部门。
(3)Ⅱ级响应防御提示
①学校组织24小时值班,分管领导上岗带班,抓紧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②提醒师生员工尽可能不要外出,防止高空坠物伤人;学校停止一切户外活动,必要时延迟放学时间;停止室内大型集会,立即有序疏散人员。
③加强安全巡查力度,重点巡查配电房、图书馆、计算机房、实验室、学生宿舍、校内高架电线等部位防风、防水、防雷、防漏电等准备工作。
④校内建设工地按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暂停施工,并落实相关措施,尤其是对脚手架等建设设施进行加固或拆除。
⑤抢险救援队伍集中待命,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
⑥落实黄色预警防御提示的相关事项和根据有关部门、专家要求及提示而采取其他应急措施。
4.2.4 Ⅰ级响应
(1)Ⅰ级响应标准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区防汛指挥部报请区政府同意,发布防汛防台红色预警信号,学校组织实施Ⅰ级应急响应:
①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上海市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②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③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发布黄浦江苏州河口潮位红色预警信号。
④沿长江口、杭州湾主海塘决口或市区重要地段防汛墙决口。
⑤ 造成特大等级灾害的其它汛情。
(2)Ⅰ级响应行动
①学校进入Ⅰ级应急响应状态。主要领导进入指挥岗位,组织指挥本系统全力投入防汛防台抢险工作,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②学校进入Ⅰ级应急响应状态。单位主要领导和防汛责任人进入防汛防台抢险指挥岗位,迅速落实各项防汛防台抢险措施。
(3)Ⅰ级响应防御提示
①各单位加强24小时值班,主要领导负责指挥本单位、本学校防汛防台工作。
②学校根据区政府的决定,采取停课或其它专门的保护措施。学校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已到校的学生,确保学生安全。
③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静止一段时间,注意提醒师生员工应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防止强风突然吹袭造成人员伤亡。
④落实橙色预警防御提示的相关事项和根据有关部门、专家要求及提示而采取的其他应急措施。
4.3 灾害发生后的先期应急处置
台风、暴雨、雷电、洪涝等灾害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或较大财产损失的,学校应迅速按照预案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工作,重点做好:
①灾害发生后,学校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灾情信息。
②组织师生员工疏散、转移到安全场所,做好安置工作及同步开展师生员工的心理疏导。
③根据灾害类型,迅速组织应急队伍,科学抢救伤员或营救遇险人员;在等候专业救援的同时,采取可能的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④当政府相关单位或上级部门到达现场并负责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时,学校要积极配合协助处置工作,做好伤员抢救、道路引领、人员安置、情绪疏导、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相关工作。
⑤当政府相关单位或地方街镇防汛办需要学校提供救援资源时,学校要积极予以配合,提供协助。
4.4 应急结束
4.4.1当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上海中心气象台、区防汛信息中心解除有关预警信号后,由区防汛指挥部宣布解除应急状态,学校转入常态管理。
4.4.2学校组织开展各项善后处理工作,恢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5 后期处置
5.1抢险物资补充
针对当年防汛抢险物资消耗情况,按照常规防汛的要求,及时补充到位。
5.2环境整治和损毁设施修复
学校要组织力量做好环境整治,清查校园设施、设备损毁情况,对影响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应尽快予以修复。
5.3调查与总结
学校应针对防汛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从防汛工作的各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做好防汛工作,并按规定将工作总结上报区教育安全管理中心。
5.4培训和演练
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学校积极组织和参加由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统一组织的专业培训;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习,以检验、改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6 信息报送和处理
6.1 灾情信息报送时间要求
发生洪涝、台风、暴潮、雷击等灾害后,应在事发后迅速报告区教育局;对有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灾情应将基本情况即知即报,核实灾情后予以续报。
6.2 灾情信息主要内容
6.2.1灾害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灾害内容、时间、地点、范围、人员伤亡情况和财产、设施损坏程度等。
6.2.2已经采取的措施、处置过程和结果。
7 预案管理
7.1预案制订
本区教育系统各单位根据本预案,制订本学校的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区教育安全管理中心负责监督指导所辖各单位制定防汛防台应急预案。
7.2 预案实施 本预案由学校组织实施,实施过程接受区、教育局防汛指挥部的监督、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