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开放日——我为华曜打call

    首先登场的是2019届毕业薛亦琦

    她从南苑小学,到华曜嘉定,再到二附中,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她是我校2019届校友薛亦琦。当年入校时,她还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四年初中时光里,她担任大队委员,并作为我校代表队队长,带队参加《全能脑力王–STEAM青少年电视公开赛》并获得一等奖。在高二关键的时刻,她做出了“弃理从文”的决定,她坚定地认为“盲目地从大流”不是一个对自己人生负责的选项。

    “卓然独立,越而胜己”的校园文化精神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

    掐指一算离开母校已经4年了,但是现在依旧会时不时想起我的初中——幸福、快乐又收获满满的4年。母校给了我非常多“探索更多可能性”的机会,也就只有在这里,我才能遇到4个聪明的大脑和给我们无限支持的老师,5个人一起组队参加“STEAM全能脑力王”电视公开赛,团队制作投石车、升降伞,最后登顶夺得最高奖项;也就只有在这里,才可能拥有在初一时提供的去英国游学参加暑校的经历,和很多可爱的外国友人交流,第一次自己在国外街头用英语点餐……还有每年丰富多彩比肩高中的艺术节、充满了奇思妙想和新奇科技体验的科技节,各种各样大胆的点子,在这里都被鼓励去实现、也是去发现。很奇妙,她就是有一种魅力,从这里走出来的人都和我一样,不自觉地有一种身为“花儿”人的情结。毕业的时候,我组织15级的同学编写过我们那年的《春华秋实》,分享我们的初升高经验给下一届的学弟妹,努力把一届届“花儿“的经验传承下去;再加上我在这里遇到的非常非常棒的老师们——这种内在的、软性的、源源不断的力量,成就了华曜她无可匹敌的魅力,也正是她的魅力本身

    母校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课程培养了我延续至今的众多爱好,住校的生活养成了我独立自主的精神,迷惘时有师长的引导和关照,困惑时有同窗的帮助和鼓励,我还在此结识了志同道合的知己、时常联系的挚友。这些都是母校赠予我人生的礼物,亦会将之赠予届届学子。

    家好,我是上海民办华曜嘉定初级中学2018届毕业生、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芦家溪。记得小升初的时候,我和父母本来已经选定一所学校,但在参加了一次华曜的活动后就深深被吸引,最终如愿就读于此。

    这四年初中时光对我有着非凡的意义,华曜不仅有美丽的校舍、丰盛的餐点,更有温柔负责的老师和可爱又优秀的同学。后来我有幸不断迈向更好的平台,但永远不会忘记这里是我起航的地方。

    在宝塔路1166号度过的初中四年特别的美好,哪怕已经上了大学,还是会不自觉的拿眼前的风景与华曜的比对,怀念树上饱满红润的山楂,秋天散发着清香的一排桂花树,晚自习下课悠悠走回寝室的凉风。这里不仅有很美的风景,也有很好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很精彩的校园生活。在这里我第一次登上了话剧表演的舞台,第一次主持大型的艺术节活动,第一次成为“校园大亨”,经营起了自己的“创业项目”,这种种的第一次离不开母校各个方面的支持,这里永远鼓励我们去创造,去天马行空,也支持我们将自己的一切奇思妙想变为现实。老师常说从这里走出去的人身上永远有一种独属于“花儿”的气质——一种乐观的、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气质,我深以为然,这里不仅教会了我丰富的知识,也赋予我更开阔的眼界,更健全的人格。

    我小升初是八年前,当时上海的小升初竞争相当激烈。也许是因为住在嘉定,我并不是“圈内人”,我和父母获得的升学信息比较少,只知道区里的这几所学校,“嘉华二”(现“华曜嘉定”)是最好的选择。现在来看,我能在“嘉华二”就读,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

    在“嘉华二”的四年,我收获了各学科的知识,遇到了负责任的老师,交到了最好的朋友,但更重要的是“嘉华二”让我开始认识这个世界。身在其时可能熟视不睹,但学校为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广博的资源。在学校特色的“合作讲坛”上,我们遇到过作家、科学家、教育工作者,都是各个行业的精英。与大师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选择后有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价值观带来的是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我现在每天与物理打交道,其契机也是在“嘉华二”。这里传承了具有华师大二附中特色的数理学科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发掘自己的兴趣点,学习数理知识,拓展思维。抱着对物理纯粹的热爱,我参加了学校的物理兴趣小组。“嘉华二”自由的学习氛围带来的是不同观点的碰撞,所有人都能成为老师,正是在分享和接受批评中,同学们有了进步。老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在更高的视角给出建议,拓宽问题延展的维度,引导学生自己认识、研究、解决问题。当时接触的物理知识虽然很基本,但却十分重要,这一步一个脚印,物理世界的宏伟大厦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

  我也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在“嘉华二”多参加几个社团,多选修几门卓越课程,我对世界的了解再宽那么一点,那我的学习路径是否会不一样?从结果上看,我很享受我现在的生活,所以我自己可能仍然会这样走。但这不妨碍我们应该多尝试,在充分比较各个选择之后,走适合自己的路,因为“嘉华二”,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无限的可能。

  不知不觉离开初中已经快7年了,好像也已经很久没有回母校看看。然而那些记忆时不时出现在我和别人的对话中,比如我会提到那些在点餐系统上抢葱油拌面、老鸭粉丝汤的周日,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与大家分享的糖渍山楂、甜糯的桂花糕,还有那些深深影响了我的人生,我所敬爱的老师们。我曾吹着夏季的晚风,在小花园里与好友谈天说地,在科技节为班级摊位招呼生意、汗流浃背。我在选修课上打乒乓球、学文学鉴赏、练英语口语;在图书馆的书架前长久地驻足,抽出一本书即可拥有一个美妙的夜晚……时间悄悄流逝,然而这些记忆长久地留存在心里

  2012年,五年级的我首先是被华曜崭新、美丽的校舍吸引的,随后便铁了心要在这里度过四年的青春生活,而全然没有在意,正如校舍一样,这所学校也是全新的——没有毕业生,没有升学成绩,没有对于未来的保障。

  四年后当我不舍地离开的时候,脑中所思所想的也并不是升学和成绩。华曜给我的,当然有学业上的成就,但绝不仅仅于此。

  华曜是一个适合初中生成长的地方——身体的、心灵的、社会的。在树荫下的嬉闹、朋友间的疯狂,和教室里的学习一样不可或缺,而华曜则完美地提供给了我这一切。华曜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世界、和世界互动的视窗,耐心地帮着我做好一步步的准备,迎接更为广阔的世界。

  哪怕光说课堂里的教育,华曜也是独具一格的。和关心学生的成绩一样,华曜同等地关心学生求知的热情、探索的兴趣。华曜带给了我面对未知世界的热情,让我明白要用接纳和开放的心去面对差异和不同。

  华曜把我们在应试教育中几乎消磨殆尽的好奇心捧在手心,小心翼翼地培育,告诉我们,大胆去学你想学的。

  华曜是一个大家庭,一代代的学子们在这个热情、包容的环境中,保留自己的纯真、好奇心和热情。在华曜不仅学到丰富的课内知识,也成长为一个开朗的、自信的人。

  每次高中周五放学坐地铁回家,都能在嘉定新城与白银路站间望到自己的母校——嘉华曜,或许这时在地铁上久站的疲劳会被暂时忘却,初中四年的美好回忆浮现眼前。正是在这所学校,我从懵懂小孩成长为“毛头小子”:在我身体生长发育最积极的阶段,能够接触到丰富的体育设施与场地,练就好身体的同时也为学习过程打下物质基础;宜人的校园环境、种类繁多的选修课、每年盛大的校园节日在让人陶冶情操、拓宽视野的同时丰腴精神世界;当然,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有机会接触到一个又一个“阶梯”让人爬向更高的学术平台,与极高水平的同学老师交流,了解学科竞赛的深度,构造的精巧、计算的严谨通通都能收入囊中。在嘉华曜的舞台,你能在青春的多元可能中邂逅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我为母校打call

  时间飞逝,已经八年过去了,然而每次回忆起初中时光,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那些美好的瞬间。

  在华曜的生活总是丰富又精彩,温暖又可爱。学校最大的特点是自由,容许学生发展特长,滋养个性。在这里,我享受着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开拓视野,拓宽思路。

  放学后,我常常和同学们一起到体育馆打羽毛球,尽情释放学习后的疲惫和压力。又或者在图书馆里,和同学一起阅读书籍,享受着纯粹的知识和温馨的氛围。这些美好的时光,在岁月的流逝中愈发显得珍贵。

  每学期初,我总是激动地守候在电脑旁,抢选修课,期待着在德语、五子棋、手工等多种课程中探索新的技能。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学习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中发掘自我潜能的过程。我感激当时学校给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和平台。

  此外,在每周的阅读课、活动课和影视欣赏时间中,我享受着与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光,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情。这让我明白,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是成长的必备条件,也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那些充满欢声笑语的时光,已经成为我心中永不凋零的花朵。

  虽然已经离开初中多年,但那些美好的回忆和经历仍深深烙印在我心中。它们激励着我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进,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